弥河镇提升群众造血能力 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来源:青州新闻网      时间: 2020-12-22 09:01:06     


青州新闻网12月22日讯(通讯员  蒋世超  孙进升  报道)  弥河镇借助资源地域优势,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培育增收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困难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全面拓宽致富渠道,走出了一条花卉电商、种植采摘、景村共建的扶贫新路子。截至目前,弥河镇现有的5个产业扶贫项目已辐射全市7个镇街、38个村,累计收益339.02万元,困难群众分配收益184.02万元,村集体分配收入155万元,受益群众共计461户、802人。

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花卉电商扶贫

弥河镇借助青州市作为江北最大花卉生产和交易集散中心的优势,依托国内首个花卉电商物流一体化发展区,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以亚泰花卉等龙头企业为支撑,瞄准扶贫对象及产业发展实际,推动花卉扶贫产业由“单一化”向“全链条”转变,探索花卉电商产业链扶贫新模式。

以“互联网+”赋能产业扶贫,依托大数据在全国建立分布式仓储体系,利用直播交易系统及中国花卉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把传统单一的电商营销与线下实体推广、物流服务、金融保障有机整合,打破传统单一的花卉培育和销售渠道,通过大数据指导农户高效化种植,同时,通过销售数据对农户采取订单种植模式进行精准扶贫,为买卖双方提供“一站式”服务,精准促进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为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自主造血”,弥河镇引导花卉企业对具备就业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开展花卉专业培训,不仅培养了众多“花艺师”,还帮助困难群众实现了自主脱贫。“以前地里光种玉米和小麦,每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百块钱,土地流转出去后,每年每亩土地承包流转费就有1700多元,我还可以就近在花卉大棚里打工挣工资,两项收入加起来比自己种地收入多得多,干起活来也很有劲头!”黄泥沟村建档立卡继续享受政策户张福涛在蝴蝶兰大棚里边忙碌着边说。

优化合作组织带动种植采摘扶贫

在号召镇域困难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弥河镇还积极引导他们以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通过与合作社及弥河镇政府签订《山东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帮扶协议》入股,成为合作社股东,不仅每年可获得不少于3000元的基本收益,而且每年大棚承包所获得的收益按股份占比进行利润分红。截至目前,弥河镇已有赤涧村、黄泥沟村等10个村的困难群众参与了合作社经营。

在弥河镇赤涧村鲁威有机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等待成熟的果实布满基地,再过不到一个月就可以采摘了,扶贫大棚的草莓每年能生产2500公斤,优质的草莓品种吸引了许多旅游考察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外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和学习交流种植采摘扶贫模式的运营,不仅为赤涧村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动了弥河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该合作社还为赤涧村村民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让村民就近就业,潘秀丽就是其中一个。“以前家里基本没什么收入,支部书记了解到我的情况后,让我去合作社大棚里打理草莓苗,有了稳定的收入,如今生活压力也小了,吃穿也不愁了,让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潘秀丽深情地说道。

引进工商资本打造景村共建扶贫

近年来,弥河镇积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引进山东九龙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旅游景区,通过“工商资本+土地流转”模式,将坐落于深山之中的桐峪沟村整体搬迁,实现景村共建,将该村2400余亩荒山坡地全部流转给山东九龙峪旅游有限公司,开发建成国家4A级景区九龙峪景区。景区投入2500余万元,新建220套以二层院落为主的独门独院楼房,通过采取搬迁补贴和旧房抵价的方式,让村民不用花一分钱就住进新房。通过流转土地、到景区打工,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8900元提高到3.3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3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直接带动桐峪沟村7户16名困难群众全部脱贫致富。“以前做梦也没想到如今的生活能变得这么好,我现在不仅分到了小洋楼,我家每年光土地流转费就能拿到1.2万元,再加上我在景区打工挣的工资,家里生活现在基本没什么压力了!”提起村里的景村共建扶贫模式,建档立卡继续享受政策户郭保秀赞不绝口。

景区越建越好,桐峪沟村民宿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强,经过几年发展,桐峪沟村以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成立了桐榆旅游专业合作社,集合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蔬果采摘、农艺博览等功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统一规划、分片承包、自主经营,借助九龙峪景区平台优势,组织村民利用庭院开展农产品加工制造,推出“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产品、体验农事活动”等旅游项目,发展集种植、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编辑:成同坤
文章推荐:

精选专题






青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青州新闻网 青州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路东首广电大厦1楼、2楼

网络信息安全举报电话: 3303015 邮箱 : qznews360@163.com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006号 鲁ICP备11000130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10008

x
x
x
x